![](/__local/1/F3/65/79F0D0791FABF39BED07E50F9F8_DC896F0A_1681A.png)
10月16日-17日,由同济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第十一届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IFUS 2024)在上海成功召开。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14位国内外院士、30多位顶尖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大会主题“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韧性智慧城市”,共同探讨地下空间开发的未来趋势、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线下参会规模达到300人,线上观看人次达5万。
![](/__local/0/34/AD/001D71F438BEFEBCF1A910BCF83_B363FA6A_1B8F6.png)
精彩开幕式
线下出席大会的有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吕西林,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郝洪,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李国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周迎新,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袁勇等,线上出席大会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文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杰,中国工程院院士杜修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洋,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川等院士专家。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亮,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颜海等专家也出席了开幕式。
![](/__local/6/25/B8/DF84F72420DE3F7C6317E643246_52F1F1DF_2213A.png)
![](/__local/1/3A/F6/460A2F3DE5BDA44345706D8DEF5_2036171B_25C03.png)
大会主论坛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主论坛环节,5位国内外院士和10位专家学者做了大会报告。其中,钱七虎院士首先阐述了地下空间的功能特性,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剖析了当前地下空间储能、储氢、储气、储粮、封存二氧化碳及助力碳汇的具体情况,为与会专家学者提供思路借鉴。陈湘生院士结合深圳地铁12号线沙三站项目介绍了地铁地下车站双洞密贴顶管机建造技术,朱合华院士分享了iS3 数字底座及实景三维信息在数字校园中应用,为校园精细化管控提供技术支撑。郝洪院士介绍了地下综合管廊及廊内管线系统抗震性能评价及减震措施研究,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周迎新则围绕如何实现岩石洞室的零成本开挖分享了报告。
![](/__local/4/B7/F7/6695872C09EA0B6A661F473B3EC_0C9DADFC_8916F.png)
钱七虎,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陆军工程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双碳目标下地下储库的新进展
![](/__local/7/7D/5A/2E6F1B7D1815FFA7CC31DD3F89E_E61095AD_F45AC.png)
陈湘生,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獅美高梅院长
报告题目:地铁地下车站双洞密贴顶管机建造技术
![](/__local/9/EC/A0/4FE9D7ABF2756849245CFE47B14_EE3E604F_C37E3.png)
朱合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iS3数字底座及实景三维信息在数字校园中应用
![](/__local/C/91/FA/D80A4B407912C87352B8D1AC25F_9B3602E8_D3D18.png)
主持人:吕西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__local/7/6E/D0/750923425ED279EA7654B9A17AA_9E586414_EC1AD.png)
郝 洪,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约翰科廷杰出教授
报告题目:地下综合管廊及廊内管线系统抗震性能评价及减震措施研究
![](/__local/6/01/B8/66B7CA5243969EB9E6CAF246984_902A10A0_B8A42.png)
周迎新,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如何实现岩石洞室的零成本开挖
我院院长陈湘生院士率领团队多位老师出席开幕式,并与参会嘉宾合影。本届大会还设置了“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和“地下空间智能建造与绿色低碳”两个专题论坛,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专题论坛,我院秦晓琼助理教授、特聘副研究员做了题为“联合地表-地下多源感知的地铁施工形变监测与风险评估”的特邀报告。
![](/__local/3/C0/3B/47CBF87E87A2258A273B9FD911D_CED70AF8_264F0.png)
![](/__local/0/EC/BC/1210E8CF7BC3A39034B134598A8_3014593C_BA60E.png)
“地下空间智能建造与绿色低碳”专题论坛由我院包小华副院长、韩凯航老师等牵头策划,采用邀请报告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出席的嘉宾有:高金金副处长(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江媛副研究员(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李利平教授(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院长)、闫治国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主任)、刘晓丽教授(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张洁教授(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李刚副总经理(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盾构分公司)、陈锦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方勇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系主任)、张超教授(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丁文其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王国盛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部)、赫磊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科研管理部)、李少华副所长(中铁十五局集团隧道研究所)。与会专家围绕地下空间绿色、低碳、智能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新理论展开热烈讨论,有力促进了行业发展、学术交流和成果共享。
![](/__local/D/1B/F0/286163DE19AB5B824447DC32130_85F88A17_1ED67.png)
![](/__local/E/AF/E6/569ED93AF6FD5C5157996B2248D_7AE3E518_15EED.png)
李利平,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高端智能盾构与建养机器人实用技术
![](/__local/E/8A/AD/765D3AF9840DAE290D2BEFE126E_77744A42_1650E.png)
李刚,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盾构分公司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数智盾构技术创新与应用
![](/__local/D/83/68/310ED77464355500DDDEAF7CC58_601C5838_11E1C.png)
闫治国,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主任、教授
报告题目:地下结构力学行为的数物融合智算方法与系统
![](/__local/7/B9/B6/735BEA1A2A9D875D8CD563AA571_65216252_D6F60.png)
刘晓丽,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TBM联合高压水射流破岩机理研究
![](/__local/9/49/BA/F748548E8D21D4C8847C7040BB5_D22468B6_F1D72.png)
张 洁,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
报告题目:隧道与地下工程学科热点与前沿分析
![](/__local/1/18/F4/BB189C07CD776CBB2C95C0B8431_B11F61BB_EF123.png)
王国盛,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城市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系统低碳发展及碳排放计算模型
研讨环节
![](/__local/A/B9/AE/611B8094FDA644267B756B1AD3B_BAC2EE13_20B92.png)
![](/__local/F/A7/B8/12687A9C4DD2D3C49004AD82CE1_83F28666_1415E.png)
![](/__local/F/66/02/66275F1B38C54A6A80E294A3850_E6ABA8AC_2F795.png)
![](/__local/3/FE/F6/4D8651521EFD6E3104A79F55703_47668334_17FCB.png)
媒体聚焦
大会盛况吸引了人民网、新华社、科技日报、中国建设报、解放日报、上海科技报、文汇报、东方网、澎湃新闻、建筑时报、新民晚报、青年报、劳动报、新闻晨报、上海电视美獅美高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城市导报、上海日报等大众媒体,以及《美獅美高梅》《美獅美高梅》《美獅美高梅》《美獅美高梅》《美獅美高梅》《美獅美高梅》《美獅美高梅》《美獅美高梅》、隧道网、专家宝等行业媒体的关注报道。
![](/__local/8/2F/C6/B224F3228CEBF7B0D294FECD3E3_6FB77DA8_DB234.png)
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发起于2013年,时值上海世博园区规划再利用,地下空间大规模统一开发的建设热潮,是“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之一。大会宗旨是打造面向全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前沿信息与技术高端交流平台。第十一届大会的成功举办有助于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城市群建设、落实双碳战略、创造更美好的人类生存空间作出新的贡献。